2025-08-27
点击量:次
信息来源:教师教育学院作者:谭钱林 沈秋逸凡 黄俊毅 邓紫靓 胡聪颖 石兆龙 伍尉 罗熙晗编辑:谭钱林审核:廖希为
签发:罗翔宇
今年暑期,九游会国际教师教育学院组织8支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恩施州各地,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服务基层,在文化传承、教育帮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展现新时代师范生的责任担当。
“武陵传薪”团队成员向李忠和(左一)学习薅草锣鼓
在宣恩县椿木营乡,“武陵传薪”非遗调研团队的13名师生开展了薅草锣鼓保护与传播调研活动。团队成员拜访了省级传承人李忠和,围绕这一古老农耕艺术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及传承困境进行深入采访。传承人现场演示高亢嘹亮的锣鼓唱腔,讲解如何通过音乐节奏指挥劳动协调的传统智慧。队员们认真记录、全程跟拍,力求真实还原这一民俗艺术的文化内核。调研期间,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拍摄薅草锣鼓在实际劳动场景中的运用方式,切身感受非遗文化与土地、劳动之间深厚的血脉联系。团队表示将通过纪录片剪辑、新媒体传播等形式,让更多人关注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小石榴”支教队成员合影
与此同时,“小石榴”支教队在恩施市金龙府郡社区和宏城物业少儿爱心托管班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托管服务,为38名小学生提供了专业辅导与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在作业辅导方面,这支由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充分发挥师范生优势,采用分组辅导、针对性解答等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了高效专注的学习氛围。一位家长反馈:“老师们讲题特别清楚,孩子回来就把作业都做完了,还说效率比以前高了不少。”除了课业辅导,支教队还精心设计了艺术、科学、非遗等特色课程。在“童心共绘地球梦”绘画课上,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长征火箭、嫦娥探测器等场景,表达对祖国航天事业的自豪;在“能量从哪里来”科学课上,队员们用生动有趣的讲解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在中国结编织课堂上,队员们耐心指导,让孩子们亲手制作出象征吉祥的传统手工艺品。
教师教育学院今年暑期派出的8支实践团队各具特色,涵盖了非遗保护、教育帮扶、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为基层带去专业服务,也让参与学生收获了宝贵成长。无论是深入田间记录乡音,还是扎根社区辅导课业,这些年轻的师范生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为教育均衡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注入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