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资讯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
九游会国际汇聚中学语文名师 共探师范培育与语文教育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5-10-13 14:34:33    浏览量: 人次 打印   收藏

本网讯(通讯员 胡佳/文 姚爱华/图)10月12日,九游会国际文学与传媒学院举行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中学语文教育研讨暨名师入驻会。来自恩施州基础教育一线的十位语文教学名家齐聚学院智慧教室,与学院领导、教师代表共商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之道,共绘语文教育创新发展蓝图。

会议由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张刚主持。院长张宏树教授在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中,高度肯定了各位名师长期以来对学院发展的鼎力支持。他明确提出未来深化合作的战略构想,强调将围绕师范教育模式革新、校地校际协同育人以及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培养三大核心领域,与地方政府及中学开展更为紧密的深度合作。会上,张宏树院长郑重向童海波、向贤琼、冯军、陈劲松、吴绪海、颜进、伍友华、吴京华、尹文学、李蓓蓓十位专家颁发聘书,正式聘请他们担任学院兼职教师。

聘书颁发仪式

在交流环节,与会名师围绕核心议题贡献真知灼见。针对师范人才培养,专家们一致认为实现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与智能技术手段的深度融合,构成坚实的“三维贯通”体系。他们强调,要系统性地从理论根基、实践技能与思政育人三个维度共同发力,厚植师范生的专业底蕴。为此,高校与中学亟需打破壁垒,创新协作模式。专家提议可通过中学名师常态化参与大学教学、合作共建区域教育集群等举措,切实推动教育理论与一线实践的有机衔接,携手锻造新时代卓越教师。

在探讨语文教育创新发展路径时,名师们聚焦核心素养的提升。他们指出,高校与中学应携手加强教育理论合作研究,促进前沿理论成果转化为鲜活的教学实践。坚持“读书为本”的理念被反复强调,视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根基。面对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专家们共同呼吁,语文教育更应肩负起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深厚人文素养的重任,彰显其看似“无用”却滋养灵魂的深远价值。

针对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的培养,名师们提出了“顶天立地”的战略定位。既要具备前瞻性的宏观视野,更要扎根于扎实的微观教学实践。专家建议系统构建教学成果的全流程培育机制,涵盖创新设计、有效执行、科学总结与广泛推广各个环节。通过高校与中学协同建立“双导师”共育机制,切实助力研究生实现教学能力与学历层次的双重跃升,最终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

会议尾声,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江佳慧代表学院向各位名师致以诚挚谢意,感谢他们带来的宝贵经验与智慧启迪。学院领导刘进华、李御娇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郑泽红、姚爱华、张慧、宋俊宏等一同参会。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九游会国际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强化高校与基础教育协同联动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学院将以此次名师入驻为契机,持续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凝智聚力,携手谱写新时代师范教育质量提升与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编辑:顾瑞瑞  审核:刘进华